联碱企业颗粒产能狂飙突进,行业即将迎来巨变!是抢占市场新蓝海,还是陷入残酷价格厮杀?成本优势与供需博弈之下,谁将成为最终赢家?深度解析颗粒产能扩张背后的机遇与挑战,预见行业未来关键转折点!
根据隆众资讯最新统计数据,全国颗粒氯化铵产能已达359万吨,占联碱行业总产能的19.1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约100万吨颗粒氯化铵产能处于规划建设阶段,预示着行业向颗粒化转型的趋势正在加速。未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投放,颗粒氯化铵在联碱产品体系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
当前颗粒氯化铵与粉铵年产能对比图(万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2025年上半年,中国联碱企业颗粒氯化铵年产能量按企业统计,排名在前三的分别是; 河南金山化工集团、实联化工有限公司、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三家企业的颗粒年产能之和为320万吨,约占总颗粒年产能的89.14%
联碱企业颗粒氯化铵年产能数据统计表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颗粒氯化铵产能的持续扩张折射出联碱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变革。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颗粒氯化铵产能扩张首先标志着行业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企业通过产品形态创新突破传统粉铵市场的增长瓶颈;其次,颗粒化改造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整个产业链的重塑角度来看,下游复合肥企业迎来降本增效机遇但需工艺升级,农服体系加速机械化转型;行业竞争格局生变,技术壁垒倒逼中小企业出清,头部企业主导双线布局;传统挤压颗粒厂遭遇上下游双向挤压,技术路线面临淘汰。这场变革将加速行业洗牌,唯有快速转型者方能抢占新赛道。 从市场影响的角度来看,颗粒氯化铵产能扩张将加速传统粉铵产能的出清与重组,具备颗粒化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未来,随着产能的持续释放,行业竞争焦点将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与农化服务的综合比拼。 据隆众资讯数据预测,联碱企业颗粒氯化铵的产能将在2025年下半年达到459万吨,预计环比2025年上半年增加100万吨,增幅为27.86%。应对颗粒氯化铵产能扩张带来的行业变革,各市场主体需采取差异化策略。 对于已布局颗粒装置的生产企业,不仅要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动态产能调节机制,还要构建区域壁垒,通过仓储前置锁定市场份额等; 对于尚未布局颗粒装置的氯化铵生产企业,建议采取"稳守突击"策略:一方面优化现有粉铵产品结构,开发功能性特种粉铵提升附加值,同时建立动态产能调节机制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另一方面要有前瞻布局,以代工合作、技术租赁等轻资产模式试水颗粒市场,同步储备流化床法等先进技术,密切跟踪行业动向,为未来战略转型预留空间。 通过以上措施,行业可望在3-5年内实现从产能扩张向质量竞争的转型,建议企业每季度评估策略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实施路径。